4/14 哈凱部落攜老扶幼至行政院陳情兌現永久屋承諾。 |
民國96年9月,巴陵壩在韋帕颱帶來的豪雨中崩塌。壩毀了,但壩帶來的問題至今仍然沒有解決。4月14日上午,大嵙崁溪流域(大漢溪)的泰雅族哈凱 (hagay)部落居民至行政院陳情,要求政府兌現遷村興建永久屋的承諾。
大嵙崁溪流域的居民主要以現在的北橫公路為出入道路,北橫公路前身為日治時期「角板山三星警備道」(民國前1年至5年完工),民國52年3月北橫公路開工,一直到民國55年5月完工通車。
哈凱(hagay)部落
由於過羅浮之後的主要道路是沿著大嵙崁溪左岸興建,因此右岸交通不便的聚落,在左岸公路闢建之後漸漸的移居他處,哈凱部落也因此遷居到巴陵橋附近。原以為遷居到巴陵橋附近,就可以世代安居的哈凱部落居民,卻怎麼也想不到民國62年興建的巴陵壩以及顢頇的行政系統,讓家園安居的美夢再次破碎。
石門水庫於民國43年興建,民國52年完工,原先設計每年泥砂的淤積量約為80萬立方公尺,完工該年9月的葛樂禮颱風就帶來1,947萬立方公尺的泥沙,遠遠超過預估量的24倍之多。有鑒於水土平衡破壞、淤積問題嚴重,石管局開始著手進行石門水庫集水區分期治理的長期計畫,加強集水區水土保持,也開始興建一個一個的大壩。
巴陵壩,民國66興建完工,96年韋帕颱風崩毀。 |
民國85年賀伯颱風土石流侵襲哈凱部落,民國93年艾利颱風、民國94年海棠、馬莎及泰利等颱風連續重創北泰雅部落,政府在下蘇樂興建組合屋(民國90年完工)提供給哈凱部落的居民三年短期居住,並承諾興建永久屋。永久屋除了提供給哈凱部落21戶居民居住之外,另有34戶給同樣遭到部落地基淘空,每逢豪大雨就要撤村的高崗部落居民。永久屋在民國93年開始籌建,基地位於三光村為林務局的土地,民國97年整地完工,但依據「重大災害災民安置及住宅重建原則」居民必須自籌20%的費用才能建造永久屋。
部落多以務農、臨時工為經濟來源,要如何承擔20%的造屋費用?再者,許多臨時工是參與石門水庫復育團,而石門水庫以及集水區的整治計劃即將在今年(民國100年)結束,未來經濟來源茫茫,建屋信用貸款如何能過關?組合屋一住將近十幾年,早已殘破不堪,地基也開始滑動,無力籌款建屋想要申請國賠,相關單位認為不符合國賠成立要件,且已過追訴期。居民奔波陳情,不禁讓人感嘆,哈凱部落的家園夢何時能夠實現?
義興(Gihing)部落
義興(Gihing)部落就座落在大嵙崁溪(大漢溪)河谷上方的緩坡上,居民在此結社有200餘年。民國55年義興部落下方,建造了25公尺高的義興攔砂壩,導致部落下方的地基淘空,造成農地流失、塌陷,連住家牆壁也有龜裂。yaki指著住屋前方的農地說,那裡以前很平,現在都塌下去了,每次颱風來的時候,都要打包行李去親戚家住。
![]() |
義興部落,紅色圈起處為崩塌形成的缺口。 |
義興壩。左上角白色點為義興部落所在地,山壁下方水泥護坡為水利
署管轄,上方土石裸漏的為水保局管轄。
|
義興部落就座落在海拔245公尺以上歸水保局、以下歸水利署管理的"3"不管地帶。到底,哪個單位能來幫幫忙?!
不只哈凱(hagay)、義興(Gihing)
看著哈凱部落呼著陳情口號,我回頭問也在現場的歐蜜牧師,義興部落也是因為蓋壩造成土地流失,怎麼沒有一起來陳情?牧師說,因為哈凱部落有年輕人組織起來,義興部落沒有。這跟八八風災時台東大鳥、富山等規模較小、人口老年化、沒有組織、不諳法令的部落一樣,很容易被社會遺忘、邊緣化。
除了哈凱、義興兩個部落之外,榮華壩附近的比亞外(piyaway),巴陵壩附近的三光(Gogan)、爺亨(Giging)等部落也因為蓋壩造成道路及部落危機。另外,石門水庫上游的奎輝一鄰部落Cintoyang僅以簡易的舢舨船為對外交通工具,枯水期居民就得冒險涉渡深不可測的泥沼,這些部落的問題都應該要被凸顯出來,並尋求解決。
石門水庫興建,造成泰雅族卡拉(qara)部落的消失,緊接著河道上築起的一道道攔砂壩也毀壞了一個個的部落。如今水利署又欲在大嵙崁溪上游的尖石後山興建高台水庫,以及尖石前山頭前溪流域興建比麟水庫,石門水庫帶來的問題還沒解決,預定興建的兩個水庫又會帶來甚麼樣的問題,讓泰雅族人惶惶不安。撫育生命的乳水,何時變成滅族的惡水?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
屋米您好
回覆刪除我們在協助復興鄉圖書館做石門水庫的展示
前陣子我們有聯絡哈凱部落的戴禮娟小姐
希望她提供哈凱部落到立院陳情之照片
但照片效果欠佳,您blog上的4/14哈凱的陳情照片
可提供給復興鄉展示?如果可以,方便提供大一點的檔案嗎?
展示上將標示提供者
我的mail:weiying33@yahoo.com.tw
TEL:02-27123105*203
weiying 2013/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