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0日 星期三

資訊與論證的不對等:以花蓮萬里發電廠事件看起

文/ 施聖文


在原住民族紀念日(八月一日)當天,許多官方版的慶祝活動與政客們也紛紛的「演出」。然而在這些所謂的慶祝活動背後,有著許多的開發案默默的在部落中進行。

台電預計在花蓮縣萬榮鄉興建萬里水力發電廠,但因當地地質脆弱,一遇大雨便大量崩塌,下游部落居民生命安全將受到威脅。七月二十九日當地居民前往環保署抗議。在經過審查後,環評委員一致認為地質問題嚴重,最後建議進入二階環評,暫停電廠興建計畫。

然而在這場爭議事件中,部落中有著兩派意見。對於贊成的說法,維持著「開發等於發展」的舊思維,反對意見多以部落安全的理由拒絕電廠興建。這裡面呈現一個隱性的問題:無論贊成或是反對,都很少有相關的論證與資訊來支持各自的立場。這樣的現象顯現兩種意識的對立層面:台電的各種數據與科學論證對抗部落一般的生活經驗法則。

這樣的現象一直出現在原住民族地區的開發案中,如果這樣的論證呈現出「利大於弊」的情況下,部落的生活經驗法則是沒有任何論證能力足以抗拒。例如台東的美麗彎,在經濟利益的論證下,所謂的生活經驗法則、傳統領域的「概念」,甚至於法院的判決,都是可以被犧牲。

這也呈現部落面對事件在資訊的自主搜尋能力,以及連結論證的能量,都不足以與開發單位來對抗。依據「98年原住民數位落差調查報告」指出,東部地區原住民經常使用網路查詢相關資訊的比例僅15.5%。而透過網路至政府機關網站搜尋相關政策、公告與線上申請僅有14.7%與1.5%。從91年推動的數位落差的政策,僅有部落圖書資訊站的硬體建設,而在資訊使用的活用能力,幾乎沒有任何的提升。
其次,在原基法的規定中,依據二十一條規定在原住民地區開發需經過部落族人的同意。但在萬里電廠的事件中,並沒有引用任何原基法的論述,反而是透過還評的程序而阻擋下來。如果說今天台電提出更具科學論述的證據時,我們還能依靠什麼自主的能力來阻擋呢?

無疑的,因應未來的環境變遷,台灣要在2020年將綠色能源利用率提升到20%。因此在自然資源的規劃與利用,將會層出不窮的出現在原鄉地區。原基法的保障能因應在這未來二十年的自然能源爭奪戰嗎?

很多原運人士指出目前政院版自治法是一個「滅族法案」,事實上,在具體的現實下,透過經濟與自然資源的各種掠奪模式,在資訊與論證的不對等情況下,我們有多少的自主能量能對抗。尤其在台灣這一波「在地主義」的激情下,不斷的依據生活經驗法則來訴求時,就算有著「自治法」,又有多少能量可以阻擋論證的有效性?或許所謂的「滅族」根本不在政治層面,而是在這些具體事件的枝微末節中悄悄的發生。


(本文亦刊登於台灣立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