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31日 星期三

新興的選舉文化:Mayaw Biho參選後的反思

文/ 施聖文


紀錄片導演Mayaw Biho的宣告參選,為整個原住民族平地立法委員的選情,以目前九搶三的局面,投入了一個不定時的炸彈。

本文並不想進入參選者的世界分析選情,而是Mayaw的參選,的確可以讓我們反省在原住民地區選舉的現象。國民政府來台之後,不斷以福利、照護的模式,建設山地的基礎設施,長期的「灌養」,也讓大部分原住民地區披以藍色的外衣。然而,近年來兩黨政治的模式下,在原住民族地區的政治風向,也吹進了一股綠色之風。

原住民族的選區分為山地與平地,不同於一般區域立委的選區型態,全省跑透透是在所難免。在有限的人力、經費資源的支持下,地方派系的動員、樁腳的設立等,就成為經營部落重要的工具。因為選區廣闊的關係,部落樁腳、派系可動用的資源權限變更大了。而因為票數門檻不高,動員對象少,可用資源大,各種盯票的手腕一一出籠。換句話說,一般平地的選舉操作,可能都不及部落樁腳玩的兇、玩的大。

原住民地區長期以來依靠著派系的動員,黨的提名也意味著當選的來臨。這幾年民族意識的抬頭,逐步看到不同的聲音出現,開始反省這種灌養與福利催眠的政策,要求回復應有的權利。這樣的聲音也逐漸的被族人所認同,雖然是作為少數,但仍使得以往只依據「黨的政策」的原住民立委,也紛紛投向這一波民意。然而,這些當初被「黨」所灌養的原住民立委,如何顛覆政府作為「照護」原住民的中心思維,同時又迎合已經被灌養習慣的選民。

就目前選舉文化而言,黨派的支持仍是最重要的選舉資源,現實的條件是仍處在一種黨派惡鬥的選舉環境。然而,這樣的現實卻掩蓋在選舉過程中呼喊出的「我的族人、同胞們」的口號下,在螢幕前看起來格外的諷刺。

另外在當代的原住民政治圈中,並不乏以操作民族意識,用原住民族之名對抗國家。通常在原住民的選舉操作中,強調族群意識的確能夠產生相當大的功效,就以目前立委的族群身份便可了解。然而,以國家作為一種「敵人」來操作族群意識的選舉,是否真能改變原住民族對於自我權利的認知。敵人好尋,自我覺醒可難,一旦我們依據敵人的形象來認知自己,所換來的可能是另一個被壓迫的開始。

Mayaw的參選,從各種有關原住民地區議題的發聲,藝文界的協助與支持,到參選時保證金的籌措,每一步都不同於當前的選舉文化。脫離這樣的選舉模式,獨立出一種新的選舉操作,他能夠走的多遠,取決的不是參選者的魅力,而是原住民族對於現今自身社會與政治位置的覺醒。

任何一種能夠擺脫當前黨派選舉政治的模式,筆者都會感到欣喜。我們已經沉浸在黨派惡鬥的政治下長達數十年之久,一直無法脫離,其可能的因素之一是台灣的公民社會並無法制衡黨派,以致於各種創意都在保守的「政治選邊站」中犧牲了。如果可能,我還真懷念2000總統大選的政治文宣操作,那是一個具有創意與活力的時刻。同樣的期待,也希望在Mayaw身上看到。

(本文亦刊登於台灣立報)


馬躍‧比吼 就是躍改變】

就是躍改變
看待土地的方式

平地原住民立法委員參選人
馬躍比吼 Mayaw Biho

專線 0975-732717
信箱 mayawbiho@hotmail.com
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mayawbihochange
部落格 http://mayawbiho.blogspot.com

每一份心意 都是改變的動力

帳號 103200396679(華南銀行/城內分行)
戶名 第8屆立法委員擬參選人馬躍‧比吼政治獻金專戶
ATM 銀行代碼008 帳號10320039667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