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4日 星期四

杉原美麗灣的形式暴力:從傳統領域的美學反思

本月初,台東莿桐部落的阿美族人,帶著6年來的憤怒與無奈,來到台北這個最具形式暴力的國家機器前,丟出了多年的宿怨。

台東杉原海岸的美麗灣開發案,在台東三任縣長的主導下,不斷以各種行政或法律漏洞,鑽出了各種開發的模態。舉凡規避還評的分期開發到經濟開發的政治語言,所有的操弄形式的課題,都展現了國家這部機器能夠生產的黑心商品──山海BOT。

美麗灣的本質在阿美族莿桐部落的傳統領域觀念下維護至今。但一種舊思維現代化假進步觀點下,進入了一連串的法律、環評的文件程序中,也宣告了美麗灣的本質不再顯現,而成為一場行政法理形式下的暴力模組。

回顧有關原住民族涉及土地的相關事件中,都陷入了現代民族國家中的程序問題中,就行政角度而言,第一步掌握的便是各種文件的形式條件。

當形式條件完備時,法理基礎便處於堅若磐石的立場,它可因應著各種質疑與批判,幻化成各種形式條件進入國家行政程序中,安穩打一場文件訴訟。

這種形式暴力不再是靠拳頭、子彈完成,而是將本質轉成形式,將事件轉為程序,充分的混淆了在各個層面中的正義、公平的命題,尤其近幾年來面臨原住民族不斷提出傳統領域的課題,更讓國家從一種私有財產的老舊思維,急迫的去「處理」各種土地與城鄉規劃。

傳統領域並非是一種以西方財產權的概念,它所牽涉的不僅是各民族間傳統處理土地所延伸的系統制度與知識,它還涉及的是民族的文化生活模式,以及人與自然間的一種美學態度。

然而當這種文化性碰到國家的形式理性,不但無法抗拒,而是在無意識中進入了這套思維邏輯,更可嘆的是,這套傳統領域的系統知識,卻需要國家的力量來背書與維護。

對筆者而言,如果這樣的趨勢是不可逆的,原住民族應該更快加緊腳步的建立自己的行政制度與律法觀念。

它需要更多與現代行政治理技術進行對話,儘快也盡可能的尋求出它的權力基礎。即便是一個粗糙的型態,至少也展現了以不同法理基礎,產生平行對話的方式來開啟對抗。而不再只是淪於同一套遊戲規則下,受到形式暴力的制約而動彈不得。

從族群的角度,美麗灣的事件正好反思了國家運作形式的一統性,所謂的標準、程序,甚至所謂的文件、表格等,都維繫了形式的堅固、暴力的模組。它聰明的張開了掙脫不開的形式理性牢籠,暴力不再是攻擊,而是無法觸及卻又無所不在的權力形式。

筆者對於台東縣政府在各種形式條件皆無法構成合法要件下,仍能以政治語言自圓其說,我行我素,感到可悲而後更感好奇:什麼樣的結構可以完成這樣的思維邏輯。在此仍感佩莿桐部落的族人能堅持著本質行事,以及在這事件中各方協助的朋友們。你們的努力,將會讓這個社會能夠更具反思的能力。

(本文同步刊登於台灣立報族群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