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3日 星期二

原鄉能源的異想

文、照片/ 屋米

311反核遊行
原住民地區的用電量很少,在政府能源配置的考量上總是被排除在外,只有在能源開發建設的時候,例如水力發電,或是廢棄物處置的時候才會想到原鄉。311核電歸零遊行大概是我參加過非原住民議題活動,原住民朋友參與比例最高的其中一次。原因無非是核能發電產生的廢料無處可放,原鄉往往成了最後的選擇。核廢一直不滾蛋的蘭嶼是,被選定為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場候選場址的台東南田也是,原住民在核電的議題上怎麼可以忽視自己的權益,當然得冒著寒風細雨參加遊行!

日前到桃園復興泰雅族部落,參加一位因天氣變化腦溢血往生的長者的告別式。當天氣候濕冷,告別式結束後,我們到部落長老家烤火,烤火房內有一座柴爐。我已經不是第一次在泰雅族部落看到久違的柴爐,上個月在尖石後山也看到柴爐,那次是告別柴爐二十年之後,首次重逢。國中以前我們家也是用柴爐,後來因為家兄在堆放木柴的地方被眼鏡蛇咬,才換成瓦斯熱水器。但是,最近我們部落比較流行太陽能熱水器,聽說很多家戶都把瓦斯熱水器換成太陽能熱水器,因為南台灣的部落太熱了,夏天燒柴爐實在受不了,裝太陽能熱水器比較好。

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的資料,2月份下半月20公斤桶裝瓦斯的零售價格平均是851元,但是原鄉瓦斯運輸成本高,一桶要價可能就接近1000元。雖然經濟部能源局從99年開始辦理設籍原鄉的居民差價補助,但是桶裝瓦斯的價格年年攀升,早已不是經濟收入不豐的原鄉居民能夠承擔。因此,許多人還是會使用柴爐熱水器,或是用柴火烹煮食物。

材爐,應該是很多人小時候的記憶。
原鄉最不缺的就是木材,泰雅族的烤火房總是火熱的幫人驅寒,但熱能就這樣逸散在空氣裡實在可惜。我想如果可以把熱能做有效利用,將家戶的柴爐、烤火房、熱能發電整合在一起,再串連做一個小型的聚落供電網,就可以不用依賴台電供電,甚至還可以將多餘的發電賣給台電賺取外快。 至於,東部或南部日照很足的原鄉,則可以種電,改用太陽能發電,一樣也是發展小型聚落的供電網。部落適合風力的就用風力、水力的就用水力,發展再生能源的微型供電系統。一來用電自主,二來可能創造部落新經濟。

台灣推動社區營造的工作已經十多年了,原鄉也不遑多讓積極地建構部落的整體發展,從重點部落到永續部落,推到沒力了,今年度再來一個活力部落。不管是重點部落還是永續部落,歷屆以來好像沒有以能源規畫為主題的部落,就像剛剛結束考察行程的原民會及各鄉鎮首長參訪再生能源很先進的荷蘭,但獨漏參訪再生能源利用這一項。因為在能源的使用上,大部分的原鄉並不缺乏,引購能源除了少量的電器用電外,就是家用瓦斯桶及汽油,所以大家很容易忽略原鄉的能源議題,也缺乏長遠的規畫。但是,當能源的價格越來越高,最不能承受這些漲幅的也是最貧窮的原鄉。面對能源議題,原鄉越早準備越好!

(本文亦刊登於台灣立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