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31日 星期二

讓阿朗壹古道的存在,繼續到底

親愛的小雞:

就在妳考學測這一天,2012年1月18號,阿朗壹古道確定可以保留下來了!!儘管目前的字面說明讓人不知是否僅為文字遊戲只能暫時放心,但至少,妳從高一以來所關心的阿朗壹古道,終於有了一個可以喘息的空間!我也欣喜於以後可以繼續陪伴社團的妹妹們走在這條古道,可以繼續從關心古道命運的排灣族人口中聽到他們祖先與古道的故事。

還記得妳高一那年寒假,是臺灣文化隊這個社團第一次造訪阿朗壹古道的時候。我們在達仁鄉安朔部落青年的帶領下,一路從礫石地開始走,然後拉著繩索攀上山壁、進入林地,手腳並用膽顫心驚地拉著繩索再爬下來,最後走完一整片滿佈鵝卵石的海岸線,驚嘆於未曾見過這等美景。我還記得青蛙因為前一天布鞋被浪沖走,於是勇猛地踩著拖鞋走;還有一位腳扭傷走了七小時,於是我們這個社團居然破了安朔夥伴帶隊從旭海走到南田的紀錄,變成往後聊到時都會提起的回憶……

文化隊平時利用社團時間,從看電影、課外主題閱讀與討論,逐步累聚妳們對這塊土地的認識;再經由每年寒暑假的部落遊學或村落遊學,讓妳們有機會走出平日往返於家庭、學校與補習班的環境,實際與這塊土地上多樣的人群相處,感受他們在當地自然生態裡孕育出的智慧與文化。妳們所經歷的,不只是書本上沒有教的真實世界,也是書本背後真正要傳達給你們的知識。

今年寒假的村落遊學,文化隊來到社員小安生長的布袋漁港,我們一起在鹽田踩漿感受老鹽工的付出,騎著單車造訪差點就要被國光石化吞噬的溼地,品嚐幸好沒有八輕來攪局污染的蚵仔煎。我跟小安的媽媽聊著聊著,她就提到,孩子們在學校唸書很辛苦,歷史課本教到鄉土文學論戰,列出一堆人名如朱西甯啦、賴和啦等等,可是根本沒有機會真正唸過幾篇他們的文章,也無從得知他們的文章風格,當然就只能在人名旁邊劃線硬背了。聽得家長這麼說,身為校外指導老師的我心裡一驚,沒有錯,我們體制內的中學教育確實是這樣。當老師身負教學進度與學習評量的責任跟壓力,要如何在一堂55分鐘的授課時間內,給學生看過那麼多作家的文章,還要融匯當時社會脈絡,來引導學生了解這些作家之所以寫出被稱為鄉土文學的時代背景,更何況這中間必須牽涉歷史老師與國文老師的搭配而有困難……無怪乎最後只能化約成書上兩三行字句,讓學生在毫無印象的情況下死記,然後在考完以後忘掉。這是我們的教育,不管在哪一所高中幾乎都一樣。

如果沒有多一點嘗試想要去改變,我們就會被改變。就像布袋反對八輕,如果當時社會各界不去努力集結並提出訴求,布袋就不會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布袋。同樣的,如果阿朗壹古道留不下來,往後妳的學妹們,就只能從已經成為歷史的地理課本,去想像這條古道的樣貌;就只能從已經成為傳說的歷史課本,去拼湊這條古道之所以連結東西部人文交通的重要性;就只能從生物圖鑑模糊的老照片,來憑弔那些我們在這塊土地再也看不到的特有種動植物。

如果臺灣最後這條原始海岸線留不下來,妳的學妹將只能憑著書上兩三行字句去記憶這個地名,再也沒有真實的機會親身以汗水與痠疼,去感受百年前的先人如何往返在海的這一端與山的那一端。沒有過去的他們,就沒有現在的我們。而這是生長在臺灣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不論先來後到所應該共同感念的。這也是身處在當地當點的真實環境中,所能帶給我們最好的教育。

當然,未來支持保留與支持開發這兩邊要如何溝通協調,創造彼此都可以接受的局面,將是一條更長的路。不過幸好,我們不用從學測社會科考題的選項去認識阿朗壹古道,而是能邀約未來的學妹們,用自己的手跟腳實際走一次古道,實際連結我們學到的自然與社會。讓這條古道的存在,繼續印證祖先往來留存的印記。相信在妳高三最後這個寒假,可以聽到古道保留下來的消息,真是再棒不過的畢業禮物。而我也期許妳們,上了大學之後,可以將自己對土地的熱愛展現在更多社會運動的參與跟公民意識的經營,因為那也將是帶給往後的世代最好的禮物。

思乃泱 2012.1.3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