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會講話」但是有多少人搞清楚數據代表的意義?!
今天是莫拉克颱風籠罩全台的第一天,它現在才登陸!我聽了一天的垃圾新聞!
每到颱風季節,新聞總是強調「累積雨量」,但究竟什麼是「累積雨量」,「累積雨量」多寡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恐怕就沒有多少人去深究!
我們看的新聞中常常會引用來自中央氣象局的累積雨量,主要談「前日累積雨量」或「今日累積雨量」,這些數據是給平地的都市人看爽的,原住民要看的應該是「有效累積雨量」,這要去水土保持局的網站找~
「有效累積雨量」與土石流的發生息息相關,若是該區「預測有效累積雨量」達到土石流警戒值,就會發布土石流黃色警戒;若是該區「實際有效累積雨量」達到土石流警戒值,就會發布紅色警戒。但是「有效累積雨量」要去哪裡查?網路上並沒有資料!那怎麼辦呢?8/7我打電話到水保局問,得到以下的回覆(大意如下):水土保持局發布土石流警戒是依據局內部的程式演算「有效累積雨量」,並沒有在網站上提供隨時更新的資訊,如果一般民眾想要預防土石流災害,請參考「24小時累積雨量」。
【舉例說明】 莫拉克颱風2009/8/8 01:20
水土保持局土石流防災資訊網中的24小時累積雨量
用「24小時累積雨量」排序過後得到的結果,再與「土石流警戒基準值」比較,就能夠預測哪些部落可能會發生土石流災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