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思乃泱
話說這幾天新聞播出桃猿隊林智勝要恢復原名的消息,引來球迷熱情的關注。他想在球隊取新名、新球季開始前正式註冊「乃耀‧阿給」(Nayaw.Ake)這個名字,以感恩阿公從小將他帶大,所以想把承襲自阿公的名字乃耀以及阿公給他的名字阿給放到身分證上,如此一來,Ngyaw將會是職棒史上第一位使用原住民族語姓名登錄的球員。
想想看這個畫面:「乃耀‧阿給」這幾個字出現在球衣上、出現在現場轉播的畫面上,然後不只乃耀,馬耀、嘎照、達虎、必勇……等帥氣的名字紛紛出現在特寫鏡頭……在原住民球員超過四成的職棒圈裡,你可以想像,當這些原住民球員通通將漢名改回原住民名字的時候,他們馳騁在球場上的身影會是多麼驚人的力量。那會是一個公開宣告,這個場域若沒有原住民參與及組成就不可能奪得榮耀的天下!
原住民人口比例佔臺灣總人口比例極少,常使得原住民在做的事情、所關心的事情經常被忽略。使用原住民姓名的人數若更少,就更會讓人忽視原住民參與在大社會與各式社群的存在,成為隱姓埋名的一群人。我可以理解,現實生活中要改名的困難,尤其是對於年紀越大的人來說,不只身分證、駕照、帳戶、護照、戶籍等等,還包括已建立的知名度等等,要重新開始一個早該經營的開始,實在有困難。那麼若從網站社群的世界開始使用原住民名字,應該也可以當作是另一個開始。
使用FB以來,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改名現象。例如某位原住民年輕人向來使用漢名,可能之後他會在漢名後面括弧註明自己的原住民羅馬拼音名,讓人認識他的族群背景;或者一夕之間就把羅馬拼音名直接取代成正式的註冊姓名,後面才括弧漢名。改名後,他的原住民朋友因此感到好奇,詢問要怎麼改名呢,於是也跟著把自己的名字改為與家族有連結的姓氏。很可能現實生活中,他們身分證上的名字仍舊是漢名,但是透過FB開始改名,讓周邊以及往來聯絡的朋友先習慣這個名字的存在,也習慣連結他們及其背後部落族群的存在,也是一種在社群當中公開表明自己身份的方式。
當然,也有註冊之初就使用原住民姓名的朋友,一開始要確認對方是否為好友時,還得看相片才知道是誰提出邀請呢。也有人非常熱愛自己的部落,就乾脆把部落名稱的羅馬拼音鑲進自己的名字,也是一種標示。
更有意思的是,我有好幾位很愛跟部落在一起的白浪朋友,在FB註冊時根本就是直接註冊自己被部落族人給予的原住民名字;或是在漢名之後括弧註明自己的原住民名,標明了他們與部落之間的緣分與關係,這些都有助於連結原住民群體標示的存在。
使用原住民名,對原住民來說,是回歸原有人際關係中應有的稱呼與結構;對喜歡跟族人一塊相處的非原住民來說,儘管沒有血緣,但是經由一個被大家正式稱呼與認可的原住民名,也象徵同在此一更大網絡關係的共同致力。於是我會期待看到越來越多位giyu、siruku、pisuy、watan這樣充滿我們的視覺、充滿我們週邊的存在。因為,能夠擁有原住民的名字,本身就是一種榮耀!
(本文亦刊登於台灣立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